人际关系


唐老师,你好!

我单位同事今天的表现很反常,我跟领导反应过后,领导说他以前也出现过类似的样子,并且已经有领导跟他家人沟通过,却没有结果。

作为他的同事,我该怎么做才能够给他适当的帮助?

期待获得唐老师的帮助。

 

平安!

关心精神病患者与关心其他任何人的原则是一样的,那就是:从心出发,以爱为前提。   只不过,当患者正发病时,关怀对他/ 她的作用不大,必须等到患者的思维和情绪平静下来以后,爱心的行动才会被感受到。

患者家人对于患者在外面(工作或公共场所等)的表现有知情权更有监护与照顾的责任和义务,他们尽管会有力不从心的无奈,但是  “关怀者”  必须把事情原委如实的通知他们。

一般精神病患者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不认为自己有病,或者是觉得自己已经康复了、没病了而拒绝看病、拒绝吃药。 许多在接受治疗的患者皆因自己随便减药或停药,导致出现另一个发病的高峰,也就是说病情比上一次严重。

作为关怀者,永远不要可怜人,不要用可怜的眼光、语言和态度去对待被关怀者。 关怀不是去替人解决问题。 人太有限,基督徒并非能者,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都不是人所能应付得来,所以,遇到无能为力的事情时,首先要做的是抽离自己的感情,避免以悲天悯人的心态去看待人事物,要冷静理智地分析情况,找到自己可做的地方,然后小心的尽力而为,当然,最最重要的是马上祷告,求神赐下智慧,求神指引并同行,不要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冲动行事,必须把主权恭敬交给神,亦可求神差派合适的人选去负责处理这项  “危机”。

祷告很重要,但是祷词、态度、心意也很重要; 关怀者的祷告不要只是  “走个过场”, 不能没有认真为人提名代求的心。

唐老师

 

唐老师好!

谢谢你上次的回复,我其实无心伤害那位姐妹的,她浪费好吃好喝的东西并不关我的事,我确实多言了。 我又有另外一个问题,就是我们教会以前的传道人,他当教会传道时常常说主日敬拜必须准时,敬畏神不可以迟到,但是自从退休后他就常常迟到,每次聚会都是等到大家都唱完诗他才进来,我想去对他说他真不应该迟到,因为那是不敬畏神的表现,老师您说我这么做会伤害他吗? 期待您再次的教导。 谢谢。

平安!

你能谨记传道人当年的教导,可见他当时要求会众主日敬拜要准时、要存敬畏神的心,这正确的教导深入你心,如今你留意到退休后的传道人常常迟到而想要给他提醒,这么做表面看来似乎问题不大,只不过你是否有考虑到他退休后,可能有健康方面的问题或者其它难处导致无法准时参加聚会? 弟兄姊妹相处,应以爱为前提,耶稣教导我们说: “你们要彼此相爱,像我爱你们一样,这就是我的命令。” (約翰福音 15 章 12 节), 所以你不妨先安静下来寻求神的指示,倘若是神差遣你去提醒这位传道人的话,神必定会赐予你智慧,教导你以柔和的言语与态度,让对方能够重新重视守时的好习惯。

唐老师

唐老师好!

我昨天跟一位十多年没见的姊妹吃午饭,她叫了一碗面吃了一口就不吃,然后又叫了一杯冷饮也只喝了一口就不要了,我问她是不是不舒服,她说不是,只说够了不吃不喝了,我告诉她这样做非常不好,世界上有很多人没有东西吃,她应该珍惜不应该浪费,她听后很不高兴说我骂她浪费食物,马上走出餐厅。

老师我为这事很不开心,我叫她珍惜食物难道不对吗?  我错在哪里呢?  请老师告诉我,谢谢。

平安!

你看到朋友吃饭时的异常表现,首先询问她的身体状况,这说明你对她的关心。 国家提倡光盘行动那么久,珍惜粮食这个道理相信她不会不懂。

十多年没见的朋友难得一聚,彼此应该都会觉得很轻松很开心,然而你们见面的结果却是不欢而散,特别是对方因为说被你骂她浪费而不高兴的马上离席。 你为此事不乐了两天,想想看她会不会因为你而这两天也过得不好呢?  箴言 25 章 11 节说: “一句话说得合宜,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。”  相反的不合宜的话轻易会取得一个不佳的结果。 你纠正她的出发点也许没错,但是不妨把这件事情的整个过程细细反思一下,看看你的语句、语气和态度有没有不当之处,从而引起了对方的反感且感到受了伤害?

一个道歉,相信能去除你俩为了此事所引起的不欢、修复原来的友谊。  圣经教导信徒之间的相处要凡事谦虚、温柔、忍耐,用爱心互相宽容,用和平彼此联络,这样才能活出一个爱的见证。

唐老师

唐老师好!

我最近心里边儿特别纠结,主要是教会和牧者的问题。 教会有人的房子拆迁前发展商给了一笔钱,然后把她那房子给卖出去,她去抢了回来说是给儿子的婚房,有人因此批评她做得不对,但是也有人说她没错,房子本来是她的,抢回来错在哪里,我被这事搞糊涂了,两方说的好像都有理,老师您说呢?

另外就是牧者每次来探访都是挑剔指责,要求很多,我买了西红柿,她批评我不懂事,说这西红柿吃了得白血病;上次她说来结果没来,两天后突然来但没说已经在我家门口,我告诉她正在聚会,不便接待,她生气的说我要先学会做人再说别的,我被她气得几天没好过,我真想叫她以后就别再来啦,老师您说我该怎么对待这样的牧者呢?

 

平安!

弟兄姊妹在彼此关爱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意见,而对待不同观点的原则应该是追求众人和睦。 在非真理问题上,提多书  3 章9 节说: “ 要远避无知的辩论和家谱的空谈以及纷争,并因律法而起的争竞,因为这都是虚妄无益的。”  关于别人房产的事情,个中种种细节往往只有当事人双方才清楚,弟兄姊妹就算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,也不应多加议论,大家在一起应该多追求认识主,让自己属灵生命更丰盛,更讨主的喜悦。

牧者主动探访是出于对你的关心,在与她相处的过程中如果她的言行让你感到不适,不妨在自己心平气和的时候,找机会与她沟通,告诉她你的感受以及你希望与她相处的方式。 至于探访的时间,双方需要事先有良好的交流免得出现不便与不悦的情况。

我们和弟兄姊妹以及教会、教牧同工等相处,都要求主赐下智慧,帮助我们用爱心互相宽容,用和平彼此联络。 罗马书 14 章 19  节说:“我们务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。”   这样才能使教会更象一个大家庭,众人能够从中互得造就。

唐老师

唐老師,你好!

我有一教友,經濟拮据,她告訴我買了六合彩,祈禱神讓她中獎,以解她燃眉之急。因為她不想向人借錢。我對她說她不會中獎,因為這樣的祈禱不合神心意,我叫她先求神的國和義,那樣做神就會解決她的問題,但是她認為不切實際,挂了我的電話。 老師,我説錯了嗎? 爲什麽叫信主的人求神的國會被挂電話呢?
我真困惑! 希望能看到你的囘覆。 謝謝你。

平安!

你沒說錯!因為主耶穌說的:“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,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。” (馬太福音 6 章 33 節) 不過人往往在說對和做對的時候,並不意味著就應該、或就能夠被人理解和接納,尤其是當對方正處在困境、愁煩或信心軟弱中,即便知道自己做錯了,也不會輕易接受別人所講的正確道理。

我們都會有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陷入困境的時候,而每當這種時候我們所需要的可能只是別人的理解與接納。 其實,在面對他人的困局時,我們也都會感到無助和無能為力,但是用愛心關切的聆聽,以及為對方熱切地禱告,都比指出對方的不當更有安慰與鼓勵的果效。

作為基督徒,在看到別人的問題時,如果少指責,少講道理,多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的話,不僅能減少彼此間的衝突,也能藉著守望禱告來堵住給魔鬼留地步的破口,好讓自己和別人一起經歷神和見證神的大能。

唐老師

你好,唐老师!

请问,在感情方面,基督徒可以使用欲擒故纵的技巧吗?

平安!

人和人的相处并非易事,世人有时为了要高人一等或免受伤害等而使用出各样的巧计,他们可能在短时间内以为可行,但长此以往就会深受其害。 主耶稣教导我们说:  “ 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,你们也要怎样待人。”  ( 路加福音 6 章 31 节) 基督徒必须以真诚待人,以爱待人,而后才能与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,并能蒙神喜悦。

保罗在提摩太前书 10 章 23-24 节告诉我们: “ 凡事都可行,但不都有益处; 凡事都可行,但不都造就人。 无论何人,不要求自己的益处,乃要求别人的益处。”   所以当放下世上似是而非的 “智慧”,专心跟随主,事事寻求祂的带领,领受祂祝福。

唐老师

唐老師:平安

聖經常教導要愛你的敵人,為他們祈禱,  又說神照顧義人及惡人, 但現實生活中, 有些人所作所為,令人髮指,都已經按聖經的教導愛他們,他們仍然繼續做令人討厭的事,常常找人庥煩, 已經不理會他們了,他們仍然死纏不休。 在這情況下可以不理弟兄姊妹的請求,讓他們死亡了嗎?  這樣做會否不夠愛心, 讓神不悅?  但是因為神會看顧歹人, 他們不會走上絕路的,是嗎?  多謝指導。

平安!

彼得曾經問主耶穌,若有弟兄得罪我,我應該饒恕他幾次呢?  到七次可以嗎?  彼得認爲若能饒恕反復得罪他的弟兄七次,已經足夠寬容了,但主耶穌的回覆是,不是七次,乃是到七十個七次(參閲馬太福音 18 章 20-21 節)! “ 七”  對猶太民族來説是一個完美的數字,上帝用六天創造宇宙萬物,第七天安息(創世紀 2 章 2 節),主耶穌在這裡的意思是永遠饒恕那得罪我們的人!

天父其實也是如此對待我們; 神是絕對公義聖潔,而我們的心思行為與神的絕對公義聖潔卻相去甚遠,我們每天的所思所為,有多少是犯罪得罪了神的?  我們一生積累了無數罪惡在神的面前,但因為神對我們的愛,主耶穌親自擔當我們的罪 (包括我們過去,現在和將來所犯的罪),只要我們在基督裡認罪悔改,我們的罪就會被赦免。  天父教導屬祂的兒女 (我們)同樣要饒恕那些得罪我們的人,甚至是愛我們的敵人,祂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,已經愛我們(路加福音 6 章 32 節,羅馬書 5 章 8 節)。

若要單靠自己的意願去寬恕人,那是一件很難做得到的事情,但因爲這是神的吩咐,我們應當靠著神的恩典和力量努力踐行。基督徒應該盡力成為一跟管子,讓神的愛藉著我們的生命流淌出去。  對於弟兄姊妹的請求如果自己無能爲力的話,也許可考慮通過教會、團契、牧師的協助來給對方施與援手,因為神對我們的教導是彼此相愛,且當照顧有需要的人。

神因著愛給予世人相同的恩典,祂叫日頭照義人也照歹人,降雨給義人,也給不義的人(馬太福音 5 章 45 節) 然而要記得,神也是公義聖潔的神,祂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(民數記 14 章 18 節),沒有得救的人將在審判中承擔自己的罪,面對第二次的死亡(啟示錄 20 章 12-15 節),所以,對於面對陷在罪中的人,我們當盡力為他們禱告,求聖靈感動他們願意從罪惡中走出來,得赦免,進入神的國度。

唐老師

 

唐老师您好!

我的问题其实很小,但是我需要倾吐一下心里的郁闷,也想得到您的一些指点。 问题是这样,我教会的姊妹们一散会就一定要一起出去吃午饭,我收入很少还要养父母,我们家的生活很清苦没有多余的钱可用,所以我从来不跟她们去吃饭逛街,她们不知道我的情形,总是说我不合群,有一位经常讽刺我取笑我説我抠门,现在她们遇到需要出钱的事情都不告诉我, 老师,对于她们嫌弃我的态度我很难过,老师, 我不是不合群,我也想去玩去吃,但是我确实没有钱,我常常想穷苦也是错吗? 耶稣在世不是也没钱没有好东西吃吗? 为什么我没钱就要被人嫌弃呢? 教会不是一个讲爱讲包容的地方吗?为这事情我愁苦了很久了,请老师告诉我我错了吗? 谢谢老师!

平安!

贫穷不是罪,因为没钱被人嫌弃也不是你的错,只是不可否认的是:教会虽然是一个应该讲爱讲包容的地方,却因为大家都不过是蒙恩的罪人,还是免不了会经常犯错,加上大家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,因为属灵生命的状态以及个性等因素,往往会在言语行为上有意或无意的冒犯了他人,甚至出现严重的伤害。

尤其是当我们认为大家都是弟兄姊妹、是主内家人,有着亲密的关系时,我们无形中会对他人有过高的期望与要求,稍一放松自己就会很容易触犯到他人的界限。 圣经教导我们要以基督为元首互为肢体,要彼此包容、互相体恤,同时也要时时勒住自己的舌头,谨慎自己的言行,以免伤害别人。 我们要常常秉持包容和宽恕的原则,依靠主进行接纳他人的操练,并求主医治他人对自己所带来的伤害。

如果你跟弟兄姊妹都有了相当程度上的认识了,不妨让他们理解你的生活处境,这样不仅可避免误解和伤害的发生,彼此间也可建立起一种和谐、关爱的友谊。

唐老师

唐老师您好:

我是从小信主的孩子,大学的时候远离神,谈了一个不信主的女朋友,并发生了婚前性行为。分手后我自知犯罪深重,深刻向神认罪,我也确知神原谅接纳了我。之后我找了一位主内全职服侍的姊妹,感情很好,但是我始终没有勇气告诉她我过去犯的罪,不是想欺哄她,只是我确实已经认罪悔过了。 唐老师,我能就这样一直不告诉她吗?

平安!

友谊珍贵的地方在于双方能够坦诚相对,在欣赏对方优点的同时也能接受其缺点和原谅其过失,而这一点对于恋人和夫妻来说,尤为重要,因为每个人都有过去的经历,也有过许多不成熟表现的时候,所以彼此的感情必须在愿意包容与谅解的情况下,才有可能继续往前走。

当我们真心向父神认罪悔改时,祂会赦免我们的罪(参阅约翰一书 1 章 9 节),而我们也因为能够清楚知道获得了神的赦免,心里才有平安。 倘若不向女友坦白过去发生的事情令你忐忑不安,甚至有影响将来婚姻生活的可能,那是否表示你该正视这事,勇敢面对,妥善处理? 俗话说:若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;纸永远包不住火,与其当这隐瞒的事情被识破时,对方质疑你的诚信,或因感到受骗而伤心,何不尽早和盘托出?

诚实,是神的儿女该有的态度;愿意向人道歉,是神喜悦的行为。

唐老师

唐老师,

我现在心里充满了恨,和男友分手后,他要求复合,因为之前我也很作,伤害了他,他也伤害了我,所以就复合了。昨天吵架,他说他忘不了前女友,前女友在外地已结婚生子,他说他前女友如果来找他,就是拖家带口他都要她。我心里好难过。那我算什么。分开一个月又找我。他说他只是觉得我适合他,我老实,适合过日子。我心里现在充满了恨。 还有一件事,可能是从小环境影响,我发现我不能从容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,遇到这样的事只会歇斯底里。我该怎么办。

 

 

平安!

恋爱中男女的吵架会有增进彼此间的认识与进一步了解的作用,不过,人在生气时经常会口不择言,不顾后果冲口而出的气话往往并非真心,既然他在吵架后要求复合,说你适合跟他过日子,又怎么可能还真的要拖家带口的前女友呢?

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,还会挑起更大的争端(旧约圣经箴言 10 章 12 节),相信你平静下来以后会更懂得珍惜这份感情,会愿意去修复两人之间的伤痕。

从容的表达自己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,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轻易做得到,不过你既然注意到自己容易歇斯底里,不妨尝试找出最容易被触发的问题所在,然后设法找出口并学习自控;每个人都是在汲取自己的失败教训后得以长进,所以只要肯多加注意,多体谅别人的处境与难处,多付出、少计较,情况必能逐渐改善。

唐老师

下一页 »